半导体桥堆切筋成型是封装工艺中的关键环节,其质量直接影响器件的电气性能和可靠性。这一过程涉及精密模具设计、高精度冲压技术以及严格的工艺控制,是现代半导体制造中集机械加工与材料科学于一体的技术典范。
一、桥堆结构与切筋成型的基本原理
桥堆作为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的核心元件,通常由四颗二极管芯片以桥式电路封装而成。在封装过程中,引线框架作为载体,需要经过冲压切筋形成特定引脚结构。切筋成型(Trim & Form)是指通过精密模具对引线框架进行裁切分离,并将引脚折弯成预设形状的工艺过程。
二、工艺流程的精密控制
1、引线框架预处理
经过蚀刻或冲压成型的引线框架带料,首先需进行等离子清洗去除氧化层。
2、多工位级进模冲压
桥堆切筋成型工序采用多工位级进模连续作业:
- 初切工位:去除框架外围废料,保留功能结构
- 精切工位:以镜面电火花加工(EDM)的刀口实现引脚轮廓成型
- 成型工位:通过三维滑块机构完成引脚折弯,如SOP-4封装常见的"鸥翼形"引脚成形角度需控制在95°±2°
3、动态补偿技术
引入激光实时监测系统能通过反馈控制液压伺服机构,补偿模具热膨胀导致的尺寸漂移。
三、关键技术
1、超硬材料应用
采用纳米晶金刚石涂层(NCD)的切筋刀具寿命高于传统钨钢,单次刃磨可完成800万次冲裁,且断面粗糙度控制在Ra0.4μm以内。
2、智能防撞系统
设备集成多物理场传感器网络,通过振动频谱分析可在0.1ms内识别材料卡料异常,相比传统机械式过载保护响应速度提升两个数量级。
3、应力控制工艺
引脚折弯区域的微观应力分布直接影响器件抗机械冲击能力。方案采用梯度退火工艺,在成型后以300℃→180℃的阶梯温度场释放内应力,使铜合金引脚的疲劳寿命延长至10万次弯曲循环。
四、质量检测与工艺优化
1、在线视觉检测
配备5μm分辨率的线阵CCD相机,对引脚共面性进行全检。
2、大数据工艺优化
通过采集冲压速度、模具温度等200+维度的过程参数,建立数字孪生模型。
3、可靠性验证
JEDEC标准要求切筋成型件需通过:
- 机械冲击测试(1500G,0.5ms)
- 温度循环(-55℃~125℃,1000次)
- 引脚拉力测试(5N轴向负荷)
半导体桥堆切筋成型技术的演进,折射出精密制造向智能化、绿色化发展的产业路径。随着宽禁带半导体材料的普及,对铜合金引线框架的加工精度将提出更高要求,这需要设备商、材料商与封装厂的协同创新。
联系人:13714649721 赖先生(微信同号)
联系人:15119802942 刘先生(微信同号)
传真:0755-27088873
邮箱:lys.163@163.com
地址:深圳市光明新区马田街道新庄社区新围第四工业区G7号恒利荣(可亚迪)工业园B栋4楼